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以基层为重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今天的齐鲁大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深度审视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和秩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深入延展,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全面提质扩容。
赋能“小县域”
激发“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高度重视打基础、强基层工作。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近3500万人生活在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山东特别看重的一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程。
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机构数量上看,山东成绩优异: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3万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4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29家,村卫生室5.06万家;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40.94万人。然而,该省基层医疗卫生总体服务能力仍然偏弱,城乡间差距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
展开剩余90%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山东努力赋能“小县域”,激发“大能量”。全省78个县(市)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涉农区参照建设,坚持“强县域、强基层”的政策导向,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格局。
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立新看来,县域一体是强基层的关键。因此,山东重点针对基层“散、乱、弱、小”等问题,以县域为单位,重塑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构建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沿着这个思路,山东基层卫生健康实践开启了新局面。
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不仅能看到菜篮子里的“寿光能量”,还能看到县域医疗同质化、一体化推进的“寿光温度”。
印着熊猫图案的儿童候诊椅舒适可爱,检验室、治疗室、中医阁等诊疗科室设置齐全、功能齐备,心电图、血常规等基础检查一样不少……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尧水村中心村卫生室,正在健康小屋自助测量血压的菜农刘阿姨说,这些年,卫生室环境好了,设备多了,医生的技术强了。“前两天在这里做的心电图,上级医院的大专家出的诊断报告。”说这话时,刘阿姨拉高了语调。
近年来,寿光市把县域医疗资源作为一个整体优化部署,组建2个紧密型医共体,推进村卫生室“改貌”行动,完成80%以上的村卫生室整改。“截至目前,县域就诊率达92.3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7.31%。”寿光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成说。
青岛市经济繁荣,医疗资源丰富。其县级市莱西市整体医疗水平却较低。很长一段时间,当地老百姓有了大病只能外出就医。
变化始于2023年4月,莱西市政府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签约,将公立医疗资源打包整合成医疗集团,由青岛市市立医院牵头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探索自此启航。
“让莱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闫泰山自莱西市医疗集团成立之初就进驻莱西,担任集团总院长。他将此次奔赴比喻成“二次创业”,与医院下沉的专家团队并肩开启了“新长征”。这支专家队伍里,既有每周至少4天在莱西工作的82名常驻专家,也有每周常态化在莱西坐诊的55名特聘专家。
数字无言,述说有声。2024年,莱西有了明显变化:与2023年相比,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量增长14.25%,手术量增长30.80%,住院均次费用下降8.43%;16家镇街卫生院门诊量增长43.54%,特色专科占比达到68.75%。
寿光、莱西的县域医改实践,是山东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的缩影。放眼整个山东,卫生健康事业正在县域一体化中稳步推进。2023年,该省基层诊疗量占比为61.15%。2024年,这一比例提升到63.30%。
乡村两级
阔步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马立新介绍,目前,山东基本实现九成群众在县域就诊、六成群众在乡村两级看病。
莱西市沽河街道后庄扶村第二卫生室村医王英英的智慧健康随访箱里,整齐摆放着基本药物、一次性末梢采血针、智能信息采集设备等。“入户随访收集来的数据,以前都是先手工填,再回卫生室录入电脑,过程复杂,也容易出错。现在出诊的信息、检查结果都能实时上传,还能对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录入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王英英述说着健康随访智能化给自己带来的职业安全感。
除了智慧健康随访箱,莱西还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康复理疗设备,包括灸疗设备、拔罐器具、电磁波和中低频治疗仪等。“设备容易操作,方便使用,有利于中医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莱西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京联说。
如今,后庄扶村第二卫生室已提前实现山东提出的“五有三提升”要求。2024年,该省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从覆盖人口数量较多、急需改造提升的村卫生室着手,全面推进“五有三提升”,即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
“村卫生室的改造提升,不搞形象工程,以满足功能为主。”马立新介绍,目前,山东已重点改造提升2.11万家村卫生室,今年计划改造提升2万家村卫生室;2026年底前,全省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将普遍实现“五有三提升”。
目前,依托上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优质资源下沉,山东2/3的乡镇卫生院和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二级以下手术,50.4%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山东全面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向着更深领域、更广层面铺展开来。今年4月16日,山东召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会。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会上指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事关农民群众健康福祉,事关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26年底前,建成200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00家中医特色卫生院和500家特色专科卫生院。向着这一目标,山东步履不停。
融合思维
激荡起“医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
山东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既强化基层“防”的功能,也提升“治”的能力。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疾病并发症,该省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慢性病一体化服务工作,推动建立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
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三高六病慢病中心”,只需要挂一个号,就可以在不同科室就诊。在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驿站,家庭医生助理会根据居民健康自测及随访结果,按照严重、波动、稳定程度分级,再由家庭医生根据不同标识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
近年来,青岛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关专科为支撑,建设“三高中心”;以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打造“三高基地”;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成立“三高之家”,形成了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的“三高”分层分级管理服务体系。2023年,青岛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基层慢性病多病共管范畴。
寿光市在492家村卫生室设立“三高之家”、16家卫生院设立“三高基地”,以“三高六病”为切入点,针对60种重点疾病形成从筛查、诊断到康复的全过程服务清单。同时,依托涵盖老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智慧健康地图,让“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服务更加直观、精准。家庭医生团队可及时发现居民健康指标异常,有针对性地提供诊疗服务。过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到乡镇卫生院或上级医院开药取药;现在,乡村医生借助智慧健康地图的统计分析功能,列出患者日常用药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做好药品储备和配送。过去,慢性病患者“底数不清、数据不明”是健康监测的难点;现在,人员精确定位,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对未完成的工作事项及时预警。过去,村民想要在家做康复缺少指导和帮助;现在,智慧健康地图精准显示患者信息,家庭医生团队可据此提供上门随访和专业评估。
目前,山东已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3万余家,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三高”患者突破260万人。
这仅仅是山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一个缩影。通过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以及加强更大层面的慢性病管理,山东逐步将基层的“医防”力量释放出来,稳步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走上街头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居民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报特约记者 郝金刚 通讯员 张磊 摄影报道
医养结合
有一串“山东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快、压力大,必须科学谋划、综合应对。要坚持医养结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使老年人更健康快乐。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是全国首批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省份之一。老年人患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特别是失能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强烈。如何解决“医不能养、养不能医”的矛盾?
2018年,山东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省。该省通过“四个转型发展”,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大幅提升。一是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转型开展居家社区医养服务。目前,山东超过1.5万家医疗机构、超过半数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居家社区医养服务。二是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该省有489家“医办养”机构,这些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比60%以上。三是养老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以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形式更好满足入住老人医疗需求,目前该省“养办医”机构超过600家。四是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服务机构。该省目前有66家老年病医院、97家康复医院、235家护理院(中心、站),93%以上的县域设立安宁疗护病区,4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医养健康产业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该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45家,总床位数超过30万张,超过70%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养老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傍晚6时多,在橘红色落日的映照下,泰山的轮廓巍峨壮丽。泰山医养中心的院子里,手拿一把大葱的李爷爷问正在遛弯的张爷爷:“煎饼卷大葱,要不要来点?”不远处的餐厅里,飘散着饭菜的香味。很快,餐桌旁就会坐满品尝美味的爷爷奶奶。
6年前,泰山医养中心依托泰安市中心医院医疗资源,形成以养老为主体、医疗为保障,长期照护、短期托养、定期疗养和“候鸟式”旅居等方式综合发展的服务特色。截至目前,中心入住老年人459人,服务老年人1006人次。泰安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兴玲介绍,中心通过“医生跑、信息跑,患者不动”的服务方式,实现“病时能治病、无病可养老”。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也是医养结合的沃土。黄岛区灵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背后几十米处,是一家民营护养院,两家在同一院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护养院老人建立“一单通、两优先、三实行”的服务机制,即检查项目一单通,优先诊疗、优先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24小时健康服务、急危重症即时转运。
当前,黄岛区共有养老机构32家、养老床位4886张,其中24家通过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结合,8家通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90%。“两院一体”、集中供养、社区嵌入、居家兜底等都是黄岛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
2024年,山东获批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省。目前,医养结合服务已惠及该省1847万老年人口,人群覆盖率超过75.87%,“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有了稳稳的“医靠”。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闫龑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发布于:北京市振兴配资-a股配资-炒股怎么配杠杆-股票资配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